查看原文
其他

原料药材和饮片181-190

樊蓉 植物游记
2024-09-08
01山豆根


本品为豆科植物越南槐的干燥根和根茎。秋季采挖,除去杂质,洗净,干燥。


【性味与归经】苦,寒;有毒。归肺、胃经。


【功能与主治】清热解毒,消肿利咽。用于火毒蕴结,乳蛾喉痹,咽喉肿痛,齿龈肿痛,口舌生疮。


【贮藏】置干燥处


味极苦,以粗壮块大、粉多者为佳。






02三棱


本品为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的干燥块茎。冬季至次年春采挖,洗净,削去外皮,晒干。


【性味与归经】辛、苦,平。归肝、脾经。


【功能与主治】破血行气,消积止痛。用于癥瘕痞块,痛经,瘀血经闭,胸痹心痛,食积胀痛。


【注意】孕妇禁用;不宜与芒硝、玄明粉同用。


【贮藏】置通风干燥处,防蛀。


嚼之微有麻辣感。以个匀、体重、质坚实、去净外皮、表面黄白色者为佳。





03鱼腥草


本品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新鲜全草或干燥地上部分。鲜品全年均可采割;干品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割,除去杂质,晒干。


【性味与归经】辛,微寒。归肺经。


【功能与主治】清热解毒,消痈排脓,利尿通淋。用于肺痈吐脓,痰热喘咳,热痢,热淋,痈肿疮毒。


【用法与用量】15~25g,不宜久煎;鲜品用量加倍,水煎或捣汁服。外用适量,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。


【贮藏】干鱼腥草置干燥处;鲜鱼腥草置阴凉潮湿处。


以淡红褐色、茎叶完整、无泥土等杂质者为佳。



04丹参


本品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和根茎。春、秋二季挖,除去泥沙,干燥。


【性味与归经】苦,微寒。归心、肝经。


【功能与主治】活血祛瘀,通经止痛,清心除烦,凉血消痈。用于胸痹心痛,脘腹胁痛,癥瘕积聚,热痹疼痛,心烦不眠,月经不调,痛经经闭,疮疡肿痛。


【注意】不宜与藜芦同用。


【贮藏】置干燥处。


以条粗、内紫黑色,有菊花状白点者为佳。





05山银花


本品为忍冬科植物灰毡毛忍冬、红腺忍冬、华南忍冬或黄褐毛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。夏初花开放前采收,干燥。


【性味与归经】甘,寒。归肺、心、胃经。


【功能与主治】清热解毒,疏散风热。用于痈肿疔疮,喉痹,丹毒,热毒血痢,风热感冒,温病发热。


【贮藏】置阴凉干燥处,防潮,防蛀。





06枇杷叶


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枇杷Eriobotryajaponica(Thunb.)Lindl.的干燥叶。全年均可采收,晒至七、八成干时,扎成小把,再晒干。


【性味与归经】苦,微寒。归肺、胃经。


【功能与主治】清肺止咳,降逆止呕。用于肺热咳嗽,气逆喘急,胃热呕逆,烦热口渴。


【贮藏】置干燥处。


以叶大、色灰绿、不破碎者为佳。





07诃子


本品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或绒毛诃子的干燥成熟果实。秋、冬二季果实成熟时采收,除去杂质,晒干。


【性味与归经】苦、酸、涩,平。归肺、大肠经。


【功能与主治】涩肠止泻,敛肺止咳,降火利咽。用于久泻久痢,便血脱肛,肺虚喘咳,久嗽不止,咽痛音哑。


【贮藏】置干燥处。


以肉厚、质坚,表面黄棕色者为佳。





08玉竹


本品为百合科植物玉竹的干燥根茎。秋季采挖,除去须根,洗净,晒至柔软后,反复揉搓、晾晒至无硬心,晒干;或蒸透后,揉至半透明,晒干。


【性味与归经】甘,微寒。归肺、胃经。


【功能与主治】养阴润燥,生津止渴。用于肺胃阴伤,燥热咳嗽,咽干口渴,内热消渴。


【贮藏】置通风干燥处,防霉,防蛀。


有粘性,以条长、肉肥、黄白色,光泽柔润者为佳。






09三七剪口


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和根茎。秋季花开前采挖,洗净,分开主根、支根及根茎,干燥。支根习称“筋条”,根茎习称“剪口”。


【性味与归经】甘、微苦,温。归肝、胃经。


【功能与主治】散瘀止血,消肿定痛。用于咯血,吐血,衄血,便血,崩漏,外伤出血,胸腹刺痛,跌扑肿痛。


【注意】孕妇慎用。


【贮藏】置阴凉干燥处,防蛀。


以个大坚实、体重皮细、断面棕黑色、无裂痕者佳。"筋条"、"剪口"及"绒根"大多不饱满而有较多的纵皱,并带有灰黄色的栓皮。易折断,断面颗粒状或角质状。






10三七筋条

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和根茎。秋季花开前采挖,洗净,分开主根、支根及根茎,干燥。支根习称“筋条”,根茎习称“剪口”。


【性味与归经】甘、微苦,温。归肝、胃经。


【功能与主治】散瘀止血,消肿定痛。用于咯血,吐血,衄血,便血,崩漏,外伤出血,胸腹刺痛,跌扑肿痛。


【用法与用量】3~9g;研粉吞服,一次1~3g。外用适量。


【注意】孕妇慎用。


【贮藏】置阴凉干燥处,防蛀。


以个大坚实、体重皮细、断面棕黑色、无裂痕者佳。"筋条"、"剪口"及"绒根"大多不饱满而有较多的纵皱,并带有灰黄色的栓皮。易折断,断面颗粒状或角质状。





声明

医家讲求“辨证施治”,人人“证”皆不同。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为探讨学习之用,不构成用药建议,如有需求,请谨遵医嘱。


参考文献

(1)中药材天地网

(2)中国药典2015版第一部

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植物游记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